海盗后代的悲哀(有感中国游客瑞典受辱)
2018-09-27 22:23:24
  • 0
  • 2
  • 5
  • 0

月黑风高,寒夜难熬。号称欧洲锯木场的某小国首都斯德哥尔摩,迎来了三位中国客人。也许是计划不周,也许是七千二百公里太过遥远,总之,带着年迈父母辛苦抵达的K君,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零点零五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基于中国式礼节思维,K君自信满满、高兴满满地推开了GeneratorStockholm旅店的大门,准备享受主人的热情,在温暖中迎接天明,迎接稍后的正式入住。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就不愉快了:k君可能因文化差异犯了点低级错误,惹恼了店家。发展到最后,旅店下了逐客令,不允许三位中国人呆在大堂。并且叫了警察!

 

写到这里,还算平淡。接下来发生的就会亮瞎世界人民的眼睛:

 

为了尽可能准确表述当时的情景,笔者特意在网上搜索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史泰龙主演的那部《第一滴血》。发现K君一家的遭遇与兰博居然惊人相似!

 

差别仅仅在,《第一滴血》中,小镇警长只身一人用警车把兰博“礼送”出境,扔在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桥头,劝兰博去理个发、洗个澡,收拾出个好形象;而我们的斯德哥尔摩执法者是一伙人,内中还有女的,荷枪实弹。一大伙人用警车在凌晨两点,是凌晨两点,把K君一家押送至郊外,丢弃在一处十字架林立的坟场,还威胁要“送到森林和野兽一起”。

 

当然,最不一样的是,影视中的受辱者是位后发制人的大英雄,最终因惩制恶人而大快人心。现实中受辱的是几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来瑞典玩玩的中国公民,即便被欺凌,也只有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份,绝望的老人连喊救命。

 

这件事已发酵成敏感外交事件。早年供职于中央政策研究室、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特命全权大使的桂从友接受瑞典《晚报》记者采访,严正指出:三名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的事,竟然发生在一个天天讲人权、讲公正的国家,我们对此深感不解和震惊。这三名中国公民并没有触犯瑞典法律。即使他们违法了,瑞典警方也应依法处理,并通知我们使馆。

 

中国外交部也发出了强力声音。

 

瑞典方面从9月2日事发至今,即便面对中国官方的态度,也始终装聋作哑,拒绝与中国使馆人员见面沟通。

 

最新的消息,中国方面的交涉、要求、呼吁在瑞方看来,只能视作上诉。

 

这就太过分了,已到了恬不知耻的程度。明明干了件践踏人的尊严甚至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蠢事,面对一个十四亿人口的负责任大国,居然大尾巴狼似的露出傲慢和偏见。

 

国家之间的交往讲究对等,人民的友谊源于相互尊重。试想,如果在中国的近两千名瑞典籍留学生中的他或她,或他们的家人某一天夜里被莫名奇妙地拉到万国公墓,拉到昌平天寿园,那里可是葬有更多的名人。瑞方作何感想。

 

补充一个背景资料,瑞典并非一个安全的国度。一段时间以来,在斯德哥尔摩平均每天都发生两起中国游客被盗抢护照和钱包的事件,这些事件并未得到瑞典警方及时有效的处理。更早的1986年,瑞典首相帕尔梅遇刺身亡;2003年瑞典外交大臣林德遇刺身亡;2017年一名警察在繁华的斯德哥尔摩一处广场遇刺。想起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k君一家为啥不敢露宿街头,千方百计寻求店家帮助的迫切心情了。

 

再说一个历史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似乎应该得出一个结论:瑞典这个不乏海盗后代构成的国度并非毫无怜悯之心,有时也会主动帮助别人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原本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的瑞典,也想露一手,为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出把力气。无奈国家太小,只有区区几百万人,女的还比男的多。想牺牲没本钱,于是在四个仅派出医疗队的国家中占了一席之地。

 

此刻,笔者想到了瑞典最著名的那家跨国公司:爱立信。名字多好,只有爱,才能建立信任和信誉。希望瑞典方面不要亵渎一百四十二年前成立的这家公司提出的宗旨。

 

 


 

(作者:梦游民众2018-09-20)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